第三讲:储蓄决策
这一讲,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消费者的储蓄决策。在这一讲,首先我们将一起来分析一下消费者之所以有储蓄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有这样的行为,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消费者储蓄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然后,我们讲解利率因素和非利率因素对消费者储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就是我们课件上显示出来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下面,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储蓄?
对于储蓄,我们的理解大概是会把储蓄等同于收入超出消费的那部分。其实,在我们现代经济理论中,储蓄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个人、企业、集团或政府)为在未来创造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居民个人、企业等都会有储蓄行为,但我们消费经济学主要是讨论居民个人的储蓄行为。讨论的是居民个人把他的货币收入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如何分配。
但居民储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
广义: 指货币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包括银行存款、保险、有价证券、固定资产、实物投资以及现金。
我们所即将要讨论的是广义的居民消费问题。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给界定清楚了:即储蓄中的广义的居民个人储蓄。那么为什么为产生居民个人储蓄呢,下面我们就来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储蓄动机介绍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生命周期储蓄
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是储蓄的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人们在他们工作的时期存钱,以便在退休后能够享用消费,这是麻省理工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佛兰科·莫迪利安尼强调的储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个人是在比工作年数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老时的消费所做的准备。
课件上的这张图是对生命周期储蓄模型的一个简单的描述。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一个人的总的财务为过去的储蓄的总和。这张图表明的就是一个人的储蓄和他积累的财富。这张图意思是说:这个人在他25岁时得到份工作,到60岁时退休,预计可以活到95岁。假设这个人从25岁到59岁每年赚的钱和储蓄的钱一样多,那么,在他25岁之前没有储蓄,在60岁的时候储蓄达到顶峰,此时,由于退休,没有收入,因此,开始花费自己的储蓄,知道95岁时花完。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命周期比这个简单的图形所表示的要复杂的多。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简图还是让我们对一般的储蓄行为方式有一个大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