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考已经悄然拉开帷幕,那些玩心不减的同学都快醒醒吧!要开始准备自考啦!
想一想考场中的自己…
“这些问题我都看过啊,答案都能背出来,真爽啊~。”
“我的天,这是什么题目,确定没有超纲么?”
这些都是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剖析一下“自考命题”这个问题,没有参加过自考的朋友也可以当科普帖子看看。
自考命题方法与标准。
自考的大纲可被分成两部分:①知识点;②考核方式(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综合运用。)
由①说起,以②的方式提出问题,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既然我们大致了解了命题的标准,那么,考卷上的题目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自考命题考试的选题模型
什么是选题模型?
选题模型与试卷“行卷脉络”相似,可分为“试卷结构”和“知识分配”。
试题结构非常清晰,各科考试大纲都有参考样本,从样卷上就能知道各种题型,每种题型下各有几个,每种题目占几个。用这种方法可以粗略地估计试题的整体难度,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试卷进行复习。
每份样卷里面都有一个隐含信息,那就是知识分布,整个卷子的知识分布却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分割成章节。
假如说教材分章节那是为了方便考生学习,那么试卷上分章节就是全面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会有90%的题目是来自章这种情况。
在历年中,知识的分布是静态的,并且根据每个章节的内部容量和重要程度而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重点章节”这个概念。
在自学考试中,命题组一般有两类。
一种是的命题组,一般由北京考试院直属命题二处命题,命题老师可能来自不同院校,负责全国统考科目的大部分命题工作。若某一科目在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的省进行考试,则此科大概率为全国统考。
另一种是省级命题小组,一般是由本省几所主考院校的老师组成,大多为专业课。因为这类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经常出题目的人比较固定,这也出现了一个现象,重复出题的比例很高,毕竟老师也是人,人的知识量有限。
事实上作为考生,关心的是“题目”,那是与分数实际相联系的。
一位参加自考命题的教师曾经曝光过行业内幕:“命题工作迟早会被机器人取代。”为什么要这样说?
事实上不难发现自考题型是比较固定的,甚至有些科目出题重复性偏高,几乎可以判断出自考的依据就是根据选题模式在一个题库里抽取题目。出题的数量决定出题的重复率,题目数量越少,重复率越高,反之重复率也越低。
试题库是的机密,我们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获取,但不管题库数量多大,且由于自考等客观原因,题库的更新频率不会太高,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更新。也就是,只要考试大纲不作修改,自考历年真题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回到教材里去,不要忘记初心。
假如自考真的是这样一种命题,那么回头看,我们到底要怎么学?
只有看真题那就是学渣的作法,如果想要所有的科目一次及格,有效的复习方法还是教材和考纲。但是一本教材却少了200多页,多则300-400页,啃着这样一本“天书”,对放下多年书的同学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感觉读书吃力的同学,也许是没有用对方法,其实自考教材不仅仅是一张臭气十足的皮囊,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来探究它十分有趣的灵魂吧。
谈到学习方法,很多人会说10000小时定律和金字塔模型。在理论上来看,这些学术研究无疑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在实践中,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多。
抛开这些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海拔现象。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成绩保持一定水平,或者是有所下降,这样一看,就像考前刷题越刷越低的自己一样。
2022要开始准备自考了,如果不想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那么就要学习!产业的迁移让平民失去了保护的色彩,也许终生学习才是常态。